2款台灣面膜含歐盟禁用防腐劑可致接觸性皮炎 25款安全面膜清單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6/25 00:0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15

分享:

分享:

水中銀發現2款台灣面膜含歐盟禁用防腐劑,可引發接觸性皮膚炎。

台灣面膜被驗出含歐盟禁用防腐劑,可引發接觸性皮膚炎!生物科技公司水中銀測試市面28款面膜,25個面膜樣本被評為品質卓越,3個樣本不合格,當中包括2個台灣紙面膜樣本被發現含有歐盟禁用防腐劑成分,可致紅斑、乾燥、皮膚腫脹、感到灼熱或刺痛等。另一個法國面膜塗抹式面膜樣本,則在急性毒物測試中不合格,有毒物質滲透皮膚,長期使用有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水中銀於今年2至6月從各大護膚化妝品專門店、屈臣氏、萬寧及網上購物平台(京東、天貓)選購了25個品牌,共 28個面膜樣本作產品安全檢測,20個為片裝紙面膜包括SK-II、INNISFREE、我的美麗日記、NEUTROGENA、
FANCL和森田藥粧等;8個塗抹式面膜則包括KIEHL'S、FRESH、LANEIGE和CLINIQUE等等。

台灣紙面膜含歐盟禁用防腐劑

結果發現,25個面膜樣本被評為綠魚,代表品質卓越;3個樣本為紅魚,代表有待改善。紅魚樣本中,2個為台灣片裝紙面膜,1個為法國軟膏狀面膜,但水中銀未有公布產品名稱。

2個不合格的台灣片裝紙面膜,在成分篩查中被發現含有歐盟禁用防腐劑成分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MIT)。此防腐劑於2016年起於歐洲所有駐留類化妝品禁用,有機會引發接觸性敏感反應(Contact Allergy)。

水中銀指,該2款台灣紙面膜,包裝說明建議使用後10至15分鐘取去,不需清洗,其中一款在包裝中更表明天天使用效果更佳。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過去表示,部分人接觸MIT後可能會皮膚過敏,出現紅斑、乾燥、皮膚腫脹、水泡、脫皮,感到灼熱或刺痛等。

消委會亦曾提醒,若生產商將含MIT的產品標明免沖洗,可能令消費者誤用而導致皮膚敏感。

皮膚科專科醫生蔣頌儀亦指,防腐劑殘留在皮膚時間過長有副作用,反而影響皮膚,一般而言敷完面膜應該洗臉。

法國膏狀面膜含急性有毒物質

另外於水中銀斑馬魚胚胎急性毒物測試,28個樣本中,27個樣本「表現理想」,1個樣本「表現合格」。團隊於顯微鏡下,觀察到被評為「表現合格」的法國面膜,部分測試用的斑馬魚胚胎在接觸樣本中的急性有毒物質後,出現心臟水腫情況。

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解釋,結果反映人長期使用該面膜,有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化學物質可以透過皮膚進入身體。

他又提醒,很多消費者和病人都誤以為皮膚不會吸收到化學物質,如果產品使用納米技術,事實上納米比頭髮小10萬倍,可以透過微絲血管進入你身體,

比起食入肚,經皮膚入血管更快,正如女性產品避孕貼的原理一樣。

至於用以檢測類雌激素的轉基因鯖鱂魚胚胎慢性毒物測試,27個樣本「表現理想」,1個樣本「有待改善」,亦正是被驗出含急性毒物的法國面膜,但由於其毒性水平高,導致超過一半測試用魚胚胎死亡,未能判決是否含類雌激素。

皮膚科專科醫生蔣頌儀指,面膜成分主要為水、保濕劑、防腐劑、香精及植物、中藥萃取物等,最常見的防腐劑成分包括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對羥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丁羥甲苯 (BHT)、水楊酸(Salicylic Acid)等;香精用以提升芳香效果,其中較常見的芳樟醇(Linalool)檸檬油精(Limonene)等均屬歐盟列出的已知致敏香精,要小心留意。

她建議,首次使用新產品時,先塗抹小量膏狀面膜或剪一小塊面膜貼於較不當眼的面頰旁或是頸部,待10至15分鐘沒有出現過敏情況才使用於全塊臉上。有皮膚敏感症狀或濕疹人士須小心選用面膜,因當中所包含的可致敏成分或會加速敏感情況,造成急性皮膚炎。如使用者的皮膚有發炎、割損情況,應待傷口癒合才使用。

對於2款台灣面膜含歐盟禁用防腐劑,海關回覆TOPick查詢表示正了解有關事件,並作出所需的跟進。 

海關又指,為保障消費者安全,海關除了跟進舉報作出調查外,亦會評估風險及情報,就各類消費品,按需要作出主動巡查、試購和測試樣本。過去3年,海關就面膜產品作出了114次巡查及測試了26個樣本,結果發現全部樣本合規。 

記者:勞佩欣

25款被評為品質卓越面膜名單

更多面膜相關報道:

面膜免沖水敷過夜的致敏陷阱 醫生:防腐劑殘留臉上傷皮膚

不要跟范冰冰年敷700塊面膜 醫生:易令表皮層溶化

保濕面膜貴不一定好 「我的美麗日記」跑贏「SK II」

「補水」vs「鎖水」大不同 點揀面膜成分最夠水潤?

保濕面膜要識揀 10元以下面膜平靚正之選

更多食用安全報道,即看https://bit.ly/2Igzixb